六年磨一剑。
先划一下重点:
这本书的框架是目前最满意的一本,自己短时间内是超越不了了;
绝对指哪打哪,以一当百,一本书解决绝大多数厨房问题;
为了能赶上618优惠做了预售,平台优惠再叠加优惠码挺划算,发货时间大约是这月底下月初;
唯一(手写5000本)签名版销售平台。
「不过是做个家常菜而已,书名也未免太大口气。」想必有人会这么想,但我拍拍胸脯,自问十分有底气!
底气之一:
这本书的框架直指在家做菜最让人头秃的问题——做什么菜都一个味道。
以往的书大部分是菜谱归菜谱,偶有几篇关于特定技巧的说明文字,但谈不上成型的框架体系。这又实在是非常重要,学一道菜就只会这一道怎么行?可举一反三的本事又怎样才能养成?
如果有读者关注我的时间比较长,会发现最近一年我的菜谱大多都在强调同一个重点:味型。味型的力量无可比拟,尤其当它被精确定义。把每种调味列出公式来,还怕不会做吗?
有时候收到私信问我酸菜鱼怎么做?考虑到很多人自己不会片鱼或者买不到新鲜的、片好的鱼片,这类菜谱我大概率会避开。但酸菜鱼的酸菜汤底,在「酸菜豆花大片牛肉」菜谱中就已经完整地描述过了。自行搞定鱼片,然后翻到这一页照做就可以了!
藤椒钵钵鸡就只能钵钵鸡吗?蚂蚁上树的调味有公式可言吗?有了鱼香茄子的菜谱,谁还不能复制个鱼香肉丝出来吗?
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,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,最近写什么菜谱好呢?和之前写过的某某菜谱比起来,完全是换汤不换药啊!一边着急一边想偷懒,着急是急在书怎么还没出,书出来了我就更能偷懒了... 在全书列举的35个风味、51个菜谱中,你总能找到你需要的那一款,并加以变化。35个风味不止是35道菜,扩充成350道是绝对可行的。
掌握多种味型的精髓,必能长长久久地在厨房稳稳制胜!我们要赢的是一顿饭吗?我们要赢的是每一顿啊!
底气之二:
仍然延续一贯的菜谱精髓:「当然可以说随便怎么做都好,但烹饪里的细节确实很重要。」
细节也是家常菜的制胜一击所在。
做菜的操作习惯确实是有惯性的。即使一直自认是比较会做饭的人,我在最近这一年里也改掉了许多(不够好的)操作习惯,努力形成和适应新的厨房惯性。腌肉、火候、入味、勾芡……这些从前容易一笔带过的问题,现在的心得更细致也更好用了。
见证这一点进步的是家属,用他的话来说,从前的做菜水平方差比现在大,偶尔还会失手一把。这一年的做菜水准越发稳定,并且稳定在高水平线上。这绝对得益于很多细节的系统梳理,我也把这样的进步绝无遗漏地呈现了出来。(但家里不做饭的人怎么废话那么多啊?)
关于厨房细节我有两点心得:一是要反复操作,让同样的细节在不同的菜里形成习惯。二是要时常更新,厨房操作的技巧是叠加性的。多吸收不同的细节以培养「厨感」,最后将细节视为理所当然的操作,水平必定能跨越一大步。
底气之三:
基础操作应有尽有。不止是腌制、勾芡这些普适性的操作,同时还包括大家一直在微博问的一些家庭自制调料的做法。
以公众号开通6年出4本书的速度来看,似乎出书的节奏还挺密集的。但我自己心里明白,每本书都是向前再进了一步,未来的2-3年内可能也很难再写出这样的一本书来。
这一年里,自我感觉成长速度比以往都来得快。仿佛任督二脉被打通了一般,很多菜式不需要费劲去想,只在脑海里排列组合一把就能呈现出来。但这种菜谱大量地、反复地写,又显得不那么负责任——很多菜在本质上是同一回事。在《家常菜的制胜一击》里,我把这样的感悟用75000字串到了一起,希望你也能享受贯通的感觉,掌握食材、调味、烹饪方式排列组合的能力,感受厨艺成长的快落。
而下一次跨越式的成长,我暂时还没任何感知,所以这必然是近2、3年内我最满意的一本菜谱书了。关于做菜和成长,也没有哪件事值得我们太过着急。时不时地耐住性子打磨一下细节,那个阶段自然就会到来。
趁着当当的100-50活动,新书也提前开启签名版预售啦!有这么几点需要说明:
参加当当的100-50。
如果正好要买很多书,100-50之后如果结账金额还超过150,可以叠加使用150-30的码,在结账页面优惠券/码的空格里输入「D2KTGW」就行。这个码是自营图书专享(教材考试以及特例品除外),一共有2000份。
预售销量会参加当当图书排名,排名对我和出版社来说比较重要,需要一点排名靠前的排面!!!让当当再使劲儿推广推广(人在屋檐下……
)。 因为赶着参加活动,书是预售,预计月底或下月初发货。
签名版一共5000本,售完完事儿再也不想签了T.T。。。
如果之前那本菜谱《愉快地吃,痛快地瘦》还没买的话,也有一个合算的套装版本,套装版同样参加100-50的活动。套装版本里《家常菜的制胜一击》是签名版,《愉快地吃,痛快地瘦》没有签名。
签名版的形式是出版社把签名纸寄到我家,签完了我给寄回去装订的:
签名版预售二维码,或戳文末的阅读原文:
套装版二维码:
戳阅读原文也可以买 👇